更新时间:2024-04-22 09:31:49点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国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居民死因的首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显示出新的特点: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正逐渐超越城市,这一变化对防治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过去,心脑血管疾病在城市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农村。然而,近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农村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快速上升。这一趋势对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强农村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控制。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CIF2024)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PCC2024)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有幸专访了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内科荣誉主任方唯一教授,就我国心血管救治工作及胸痛中心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请教权威专家的意见。
视频来源于CHTV
深入基层
重视心血管救治的全面建设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在农村,通过改善基础医疗设施和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政府努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以及农村居民健康意识的相对落后,都是目前防治工作面临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方唯一教授提出三个关键思路:首先,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已发生地域性转变。历史上,中国城镇人口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农村,但从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城市,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农村比城市高出10%~15%。这一流行病学趋势的改变,对防治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将防治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地区,尤其应注重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控制。
其次,方教授强调了加强农村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的必要性。他提出,要将县级医院的心脑血管病救治能力扩展到基层,即深入到农村、城镇和乡村。具体措施包括在城镇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建立胸痛单元,在条件允许的大型乡村建立胸痛救治点。这样可以保证在人口密集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最后,方教授讨论了农村地区长期随访和管理的问题。以往的长期随访和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而现在需要将这些工作扩展到农村地区。这不仅涉及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还包括农村地区条件的改善和相关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以确保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持续和有效的管理。
虽然中国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农村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尤其亟待加强。未来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加大资源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并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长期管理和随访机制,确保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全域建设
加强大众科普教育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致死率最高的非传染性疾病,其救治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胸痛中心作为心脑血管疾病救治的关键环节,其建设和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医疗界的高度重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基本实现了省级全覆盖,而在330个地级市中,胸痛中心的布局也相当完善。
对于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方唯一教授指出:首先,胸痛中心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和基层地区的建设则相对滞后。从2020年开始,虽然基层胸痛中心的建设已经开始超过城市,但目前仍有差距。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建立胸痛中心,而在14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中,仍有约8000家尚未建立胸痛中心。如何规划、布局这些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以及后续如何实施,是胸痛中心建设在规模和实施策略上的挑战,这需要明确的规划和政策支持来推动建设进程。
其次,方唯一教授还强调了胸痛中心的功能转变。目前,胸痛中心的工作重心在于急救,但这种模式下心血管疾病的整体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方教授提倡从急救转向长期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涉及到急性事件的处理,更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长期控制。他强调,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应该涵盖从预防到治疗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心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第三,对于农村地区,方教授强调其在胸痛中心建设中的薄弱性。他提出:不仅要在农村建立胸痛中心,还要确保这些中心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和管理。为此,方教授提到,将在河南省召开全国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大会,分享建设经验,探讨如何在基层乃至农村地区推广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最后,方唯一教授还指出,科普教育在提高公众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意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认为,中国在心血管疾病的科普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空白,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城市中,能够真正理解和重视健康的人群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科普教育的不足,限制了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实践。
方教授强调,科普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将健康知识的教育融入基础教育体系。他认为,这一改变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参与。方教授认为,提升教育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是实现健康科普普及的前提。
结语
方唯一教授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以理解我国基层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胸痛中心建设的进展、挑战以及心血管疾病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不足。随着中国政府和医疗界的共同努力,胸痛中心的建设和科普教育的推广将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救治效率和公众健康水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若涉及到版权,可联系站长删除